本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面的知识。全书由三篇共9章组成,内容包括网络命令使用、组网基础知识、双绞线制作、网络抓包软件Wireshark、网络设备基本操作、交换机MAC地址转发、交换机VLAN基础实验、静态路由配置、RIP路由配置、OSPF路由配置、广域网链路层协议、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、STP协议,端口聚合、端口安全、RIP进阶配置、OSPF进阶配置、访问控制列表(ACL)、网络地址转换(NAT)、DNS服务器、ActiveDirectory域服务、Web服务器、FTP服务器、DHCP服务器等。本书取材新颖,包含了主流网络设备生产商Cisco和H3C的设备配置步骤以及Windows2008服务器配置内容,适合读者自行选取章节进行实验,既可以在真实物理设备上完成各项实验,也可以在PacketTracer、GNS3和HCL等软件上进行实现。本书内容丰富,叙述由浅入深,重点突出,概念清楚易懂,是一本应用性、实践性很强的图书。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教材或配套教材。本书也适合网络设计与管理人员、系统集成人员,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。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基本原理,组网技术,交换机、路由器的进阶配置和服务器配置等几个方面的实践内容。全书以“基础篇?进阶篇?服务器篇”为主线,以H3C设备和Cisco设备为例,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相关实践内容。第1章网络命令的使用1.1ping命令ping(PacketInterNetGroper)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ICMP协议的程序,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(发送与接收)数据报。根据返回的信息,就可以推断TCP/IP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。需要注意的是,成功地与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/IP配置就是正确的,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,才能确信TCP/IP的正确性。当然,对方也有可能通过防火墙等设置对ping包进行阻挡。简单地说,ping就是一个连通性测试程序,如果能ping通目标,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、网卡、线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;如果ping目标A通而ping目标B不通,则网络故障发生在A与B之间的链路上或B上,从而缩小了故障的范围。如果目标B设置了对ping包的阻挡,也是ping不通的,但并不存在网络故障。按照默认设置,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(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,网际控制报文协议)回送请求,每个32B数据,如果一切正常,应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。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。如果应答时间短,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。ping还能显示TTL(TimeToLive,存在时间)值,可以通过TTL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。TTL的初值通常是系统默认值,是包头中的8位的域。TTL的*初设想是确定一个时间范围,超过此时间就把包丢弃。由于经过每个路由器都至少要把TTL域减1,TTL通常表示包在被丢弃前*多能经过的路由器个数。当计数到0时,路由器决定丢弃该包,并发
"synopsis" may belong to another edition of this title.
£ 11.10 shipping from China to United Kingdom
Destination, rates & speedsSeller: liu xing, Nanjing, JS, China
paperback. Condition: New. Paperback. Pub Date: 2017-02-01 Pages: $number Language: Chinese publisher: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This book in detail introduces the knowledge of computer network practice teaching. The book consists of three 9 chapters. including network command use. networking basics. twisted pair production. network grab software wireshark. network equipment Basic . Seller Inventory # DP042142
Quantity: 3 available